曾经代表通信技术发展风向标的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正走向没落。细心的观众会发现,本届通信展人气非常冷清,参展企业数量也减少了很多。
来看一组数字。2015年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吸引了超过1700家的企业参展,包括近150家中国企业,参观者超过7万人;7月举行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站吸引了300家企业参展,参观者超过4万人;而北京通信展参展企业数量为400余家,参观者数量无法确定。
从参展企业数量上来看,北京通信展虽然在数量上略胜于上海站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但是同时参加过两场展览会的观众都反映,前者的人气远不如后者。后者作为刚刚引入中国市场三年的通信领域展会,参展企业数量和人气逐年提升,大有超越北京通信展的节奏。
北京通信展的冷清表现折射了如今通信业正在经受的转型阵痛。一方面,OTT对短信和语音业务的侵蚀;一方面,流量红利没有规模凸显,运营商陷入“增量不增收”的困局。
在挑战的背后也隐藏着巨大的机遇。4G进入规模商用时期,大数据时代俨然到来。运营商拥有着无可比拟的网络资源和数据资产优势。如果能够将网络和数据变成一种大能力,运营商将不仅仅从流量红利中受益,未来可期的数据红利乃至信息红利有望带来运营商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把挑战化为机遇,运营商需要“去电信化”,从CT向ICT转型。伴随着通信业的转型,通信展也需要做出改变。
首先,需要把视野放宽,不仅仅聚焦在CT领域,更要拓展到IT领域、ICT领域。我们正在一个CT和IT融合的大时代。云计算、大数据、SDN/NFV等技术的浪潮使得融合的趋势日益明显。
新技术浪潮正在重塑产业链。虽然,华为、爱立信、中兴通讯、上海贝尔、诺基亚通信五大设备商仍将具有很大的话语权,但是在这个领域,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公司,传统的CT企业和IT企业的合作也将日益增多。
因此,通信展要有更宽的视野,设计更为符合时代发展的展览主题,吸引更多的IT厂商参展。其实,在巴塞罗那的移动世界通信大会上,我们可以看到,思科、IBM、惠普、甲骨文等传统IT巨头都会积极参加,向业界传递他们在云计算、大数据浪潮的技术理念。
其次,唤醒互联网思维,让越来越多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参与其中。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通信业需要借鉴互联网企业的“快速”思维,让互联网企业和通信企业同台竞技,来一场思想碰撞,激荡产业智慧,加速运营商转型。
最后,设立特色展区,吸引更多的观众。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站,主办方设立了创新城市展区,为参观者畅想了十年后的生活。通过增强现实、移动支付、智慧家庭等多种创新业务体验,让用户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曾几时起,通信展是各家电信设备提供商争相斗艳的舞台,千方百计重金买下最显眼的展区位置;曾几时起,通信展代表着技术发展的风向标,新品新技术迭出,吸睛全球大T的目光;曾几时起,通信展人头攒动,一票难求。我们也希望通信展积极做出改变,重现当日的辉煌。